醫療險7月恐漲保費!定期終身到底哪個好?

發文日期:
更新日期:
8,214 次

#醫療險 #找好險 #實支實付 #定額給付 #健保 #日額給付
近年來死亡率下降、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金管會宣布,7月1日起將實施壽險業「第六回合生命表」,與先前第五回合生命表相比,主要受影響的部分為:壽險保費稍微下降,醫療險等健康類保險則會調漲,所以不少人也想把握時間早點規劃好醫療保單。

註:第五回合生命表從 2012 年 7 月實施至今,當時國人平均壽命是 79.5 歲,去年提升至 80.9 歲。

想趁早規劃醫療險,定期型、終身型該挑哪一種?

規劃醫療險時,大部分人最先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就是:「醫療險,究竟該買終身型?還是定期型?」這個在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的萬年議題,老實說,並沒有標準答案。但這兩類保單,的確是有不少差異點,建議參看下列表格再判斷自己適合哪種。

醫療險終身型與定期型比較

◂手機閱讀時,表格可左右移動▸

項目 終身醫療險 定期實支實付型醫療險
主要保障內容 ◆ 病房費
◆ 手術費
◆ 其它保障
◆ 病房費
◆ 手術費
◆ 醫療雜費
◆ 其它保障
優點 ◆ 繳費10~20年,保障終身
◆ 住院天數若長,多數保單皆有理賠長期病房費
◆ 1年1約,保費相對便宜
◆ 理賠健保不給付的醫療自費項目
◆ 較符合二代健保醫療趨勢
◆ 少數項目可選定額給付或實支實付
缺點 ◆ 大多時期保費比定期貴
◆ 現今醫療住院天數下降,保險金理賠較少
◆ 手術範圍大多用列舉,未來新手術可能不賠
◆ 通貨膨脹,多年後的保障不足
◆ 保單內容調整空間小
◆ 保障非終身,需提早儲蓄老年醫療費
◆ 保費多採自然費率,會隨年齡增加
◆ 住院過程中無使用自費項目時,理賠金較低

看完上表不難明白,在經濟能力有限時,定期醫療險絕對是首選;但當經濟能力提升時,增加終身醫療險(多為定額/日額給付),可能也不是必做的事

也許終身醫療保單或多或少能填補一些老年住院的風險缺口,但要深思的是,當年住院一天花 2,000 元的病房費,三十年後病房費可能受通膨影響,來到一天 5,000 元,但當年買的保單給付日額仍停留在 2,000元,這時即便有終身醫療,大概也無法做到真正完善的保障。

兩者相比,還是定期醫療險的保障範圍較廣。建議以定期醫療險為主(實支實付型),才能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大的保障,把省下來的錢,做其它儲蓄與投資,提早為老年醫療開銷做準備,大概會是更好的方式。

2021熱門醫療實支實付保單推薦

2021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元大人壽熱門實支實付醫療險推薦表

 

各年齡層保費和更多詳細資料請點下方連結:

台灣人壽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 - HNRC
全球人壽實在醫靠醫療費用健康保險附約 - XHB
元大人壽享有心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 - JR ( 已於 2021/11/18 停售 )

盡早規劃!第六回合生命表啟用,健康險保費喊漲

相信很多人不太了解,究竟什麼是「第六回合生命表」?這是保險商品在設計時,用來參考死亡率並計算保費的一份重要依據。隨著國人壽命延長、死亡率下降,醫療險的使用度也隨之提高,許多保險業者皆預估,住院醫療險、手術醫療險、重大傷病險、防癌險等健康險保費,恐會調漲 5%~30% 不等。

醫療趨勢改變,只有住院日額並不夠

不論買了哪些健康保險,主要目的不外乎是想獲得完善保障,不希望風險來臨時因為缺漏而發生憾事。如果想調整,可以找【買保險SmartBeb】來場詳盡的保單健診,盤點現有保單,針對保障不足的地方仔細填補,而非抱著自己沒買好像很可惜的心態,如此一來才能避免買到重複或過多的保險喔!

你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