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恐漲!2021熱門實支實付保單報你知
發文日期:
更新日期:
33,272 次
金管會於今年 7 月正式啟動「第 6 回合生命表」,所謂的「第6回合生命表」是指保單計算死亡率及保費的重要依據。因近幾年死亡率下降,壽命延長,壽險的費率較低,保費也跟著變便宜。 但並非全部險種都如此,像是醫療險,因為國人平均壽命延長,死亡率下降,有更多機會用到醫療保單,而讓醫療險的保費順勢抬高,其他如手術險、失能險、甚至重大傷病險等,也都可能會有 10% 以上的漲幅。
醫療險首選實支實付,只靠一家保單足夠嗎?
近年來,醫療險起到最大保障作用的,要算是「實支實付」型保單了!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的好處在於民眾因疾病或意外而住院接受治療時,若遇到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如藥物雜費、手術費等,當下可選擇較好的療程和品項,利用保單來轉嫁相關支出,不用自掏腰包。
目前市面上的實支實付型商品尚未有只買一家就能把保障額度及保障範圍做足的狀況,就算把單一家保障額度拉高,只要遇到保障範圍外的手術風險,還是無法理賠。因此實支實付醫療險至少規劃兩家,利用特性截長補短,才能兩者互補讓保障更完善。
2021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熱門商品
各年齡層保費和更多詳細資料請點下方連結:
台灣人壽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HNRC
全球人壽實在醫靠醫療費用健康保險附約XHB
元大人壽享有心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JR ( 已於2021/11/18 停售 )
實支實付投保必知6大重點!
大部分的民眾在挑選實支實付商品時,不太清楚該怎麼挑?其實只要把握幾個挑選重點,就不會吃大虧了!
(一)可使用副本理賠
各家保險公司規定不同,購買前最好先和業務員確認,該實支實付醫療險是否接受使用收據「副本」來申請理賠金?如果買兩家以上的醫療險,也要主動告知保險公司,自己有多家投保,避免理賠時產生爭議。如果投保多家,卻都不接受副本理賠,就只能在理賠時選額度最高的醫療險,來用「正本」申請理賠了。
(二)保單條款不受健保2-2-7條款限制較好,且理賠含門診手術
只要手術項目在健保 2-2-7 規範條款內有列表,就會理賠,反之則不會理賠。目前門診手術比例越來越高(像是常見的痔瘡、白內障手術、瘜肉切除),因不需住院,休息幾個小時後就能回家,不符合需住院才能理賠的規範,建議在投保時最好挑選包含「理賠門診手術」的保單條款對保戶較有利。
(三)最高續保年齡越高越好
市面上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大多為「保證續保」附約型的定期險,有最高投保年齡限制(目前最高到 85 歲),所以投保前要再三確認可投保到幾歲,避免當我們老年正需要醫療保障時,卻沒有保險可保!
(四)手術費按照收據還是比例理賠?
有的保險公司實支實付在固定上限內按收據理賠,也有一些保險公司按照手術部位做一定金額 x 比例、倍數的計算,數字算出來後才是理賠上限。
(ex:某項手術的條款註明理賠 40%,手術費用限額 12 萬,即 12 萬 x 40% = 48,000元 → 此為該部位手術的理賠上限)
(五)醫療雜費條款為概括式較好
醫療雜費條款寫法有兩種,分為「概括式條款」與「列舉式條款」。
『概括式條款』:
用「範圍」來訂定可理賠的方向,把不予理賠的項目列出後,其它項目皆理賠。簡單來說,必要性醫療費用只要是無法由全民健保全額給付的,都屬於理賠範圍內(但預防手術跟美容手術屬於除外責任),加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未來出現新的醫療品項時,依然能列入理賠範圍。以全球人壽條款為例:
『列舉式條款』:
就是把可理賠的醫療品項列舉其中,也就是保單條款中有列舉的才理賠,沒列舉到的可能就無法賠,但實際狀況仍要以各家保險公司條款規定。以富邦人壽條款為例:
(六)體況問題
保險公司要承擔保戶風險,許多險種在核保時都會檢查保戶體況,身體若有一些疾病或狀況,就不一定能順利投保。因而想投保多家實支實付醫療險時,自身健康問題也要納入考量,建議趁著健康的時候早點規劃好,以免未來買不到保險或是被加費承保。
實支實付醫療險需要規劃多少額度的雜費?
對一般民眾來說,只要注意以上投保重點,規劃雙實支實付的保障大致已足夠!而多少額度規劃重點在於「用可以接受的保費,取得可以接受的保障」,合理的保險規劃和理財是離不開彼此的。以目前的醫療趨勢來講,雜費約落在 40 萬上下會比較安心,因而才需要「雙實支實付」的規劃。
搭配其它保險才能真正保障到自己與家庭
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雖能減輕我們在自費醫療及手術項目的負擔,但也別忘了其它風險保障的重要性(ex:失能、重大傷病、意外等),將可能面臨的風險缺口都補足,保護我們辛苦賺來的資產不受影響,且只會更多不會減損的傳承下去,這就是保險的最大價值。
如果你想補足醫療保障,卻不知如何開始,【買保險SmartBeb】提供各種免費諮詢,還能利用AI保單健診服務,幫大家找出保單問題點,並提供最佳的規劃方案,不僅讓你不用顧忌推銷,還能省時、省荷包、免掉人情壓力!
你可能喜歡